《人民的名義》原著關鍵詞大數據:尺度比想象中大

118
發表時間:2017-05-07 12:00

我們分析了25萬字的《人民的名義》原著小說,發現了小說的尺度比想象中大。


有人等不及看到最后的大boss是誰,熬夜翻書劇透。亞馬遜公司最新數據顯示,《人民的名義》電視劇播出后一周,同名原著電子書的銷量增長了191倍。

我們分析了25萬字的《人民的名義》原著小說,發現了小說的尺度比想象中大。

1、原著談得最多的,不是人民

你以為《人民的名義》是在談論“人民”嗎?不,原著中提及“錢”字多達170次,遠遠超過了“人民”的次數(93次)。

與其說《人民的名義》是一部官場小說,不如說是一部跟金錢有關的反腐小說。原著僅提及“官場”一詞14次,卻67次提及“貪污/腐敗”、32次提及“貪官”。而“理想”和“正義”,僅僅各提及2次。


小說內容,所針對的級別也是非常高的。整部小說出現次數最多的詞語,不是金錢,不是人民,也不是權力,而是——“書記”,提及次數多達566次。省委書記、政法委書記、市委書記,這些“黨的一把手”身份是小說關注的核心。

最特別的是,這部小說對于腐敗的揭露,遠遠超過了金錢和權力本身。“老師”這個詞的提及次數竟然多達498次,僅次于“書記”。

“老師”這個神圣的稱謂,和其他高頻詞“學生”(120次)、“政法”(65)、“關系”(65)一起,組成了一張巨大的“漢大幫”裙帶關系網。學長和學弟、老師和學生,以“同學會”“師生聯誼”為名開展關系活動,在官場上相互支持、拉幫結派。

或者可以這樣說,“老師”這個詞在《人民的名義》這部小說中,展示了橫向的裙帶與縱向的傳承,似乎暗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艱難。


在細節上,這部小說還原了一整套官場話語。“同志”(272次)、“匯報”(155)、“領導”(115)等等,都是常規“官話”。

在一大片政治話語體系中,“離婚”這種看似個人化的私生活詞匯,也被提及了64次,這頗為值得玩味。

李達康為了不當裸官和歐陽菁離婚,高育良與原配離婚六年,仍然裝作恩愛夫妻,反而和高小鳳隱婚。祁同偉為了仕途娶了大十歲的梁璐……

現實生活中,在官場上,配偶也能影響一個官員的仕途,既有裸官全家在國外,也有官員的原配、小三舉報從而破獲反腐大案的實例。官員的婚姻,絕不那么簡單。

2、達康書記真的是第二男主角

雖然很多人認為,陸毅的演技在電視劇中被一堆老戲骨“打壓”成了“新人”,但從數據來看,人民檢察官“侯亮平” 毋庸置疑是第一男主角,在原著中出現1355次,比排在第二位的“表情包”達康書記幾乎高出一倍。


這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戲,讓“漢東男子天團”牢牢占據了出場人物前六位,而游走于政商兩界之間的美女老總高小琴,出場次數連侯亮平的零頭都不到,僅有329次。

從人物關系圖來看,侯亮平也是全局中心,幾乎和所有的人物都互動過,尤其是和一起斗智斗勇的漢東同僚聯系最緊密。


但是,與侯亮平一起出現次數最多的人,竟然是他“亦正亦邪”的“發小”蔡成功,排在互動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高育良和祁同偉。雖然侯亮平是正面人物,但他的出場往往是在進行“對手戲”,這種沖突感也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。

3、人物形象和你看到的不一樣

我們還統計了和每個人物相關的形容詞,試著用這些形容詞來拼湊出一個簡單的人物形象。

侯亮平是個年輕的檢察官,為人誠懇踏實,愛好一邊做飯一邊吹口哨,工作中卻能平靜沉穩,善于處理復雜關系,但是經常通宵審訊,也會感到疲憊。


對達康書記的形容詞則陰冷了許多。在原著中,他不光心里裝著GDP,行動上也重落實。堅定甚至頑固的推行著改革,敢啃硬骨頭。但總是陰沉著一張臉,焦慮又不滿,即使對家人也很嚴肅,并不像電視劇里的那么討喜。


祁同偉出身艱難,一心想要成為一個強大、厲害的成功人士,卻慢慢變得猙獰、陰暗、甚至瘋狂,不惜傷害他人。和政治資源聯姻的他,毫無幸福可言。


最讓人吃驚的是,高育良的人物形象在原著中極為復雜,圍繞他前后出現的形容詞多達240個,很難用幾個詞語來完全描述出這樣一個多面的人物。他是風度翩翩的老師,聰明睿智,把黨性和人民掛在嘴邊,卻也會包庇下屬,甚至栽贓陷害。在劇里,憑借做事滴水不漏,高書記也隱藏到了四十幾集腐敗行為才被暴露。他個性“不鮮明”,卻也非常鮮明。
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上栗县| 民权县| 石林| 巴彦淖尔市| 土默特左旗| 隆尧县| 高碑店市| 丰原市| 怀远县| 奉节县| 长春市| 吉安市| 岳普湖县| 浙江省| 呼伦贝尔市| 惠安县| 任丘市| 城固县| 邹平县| 太仓市| 香格里拉县| 志丹县| 玉山县| 会理县| 汶上县| 碌曲县| 柳河县| 商城县| 昌宁县| 南开区| 岳西县| 海口市| 九龙县| 华池县| 东乡| 托克逊县| 德令哈市| 新营市| 宜昌市| 濮阳市| 宕昌县|